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的明暗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正常的人肉眼所能看见的最暗星等为-6等
B.一颗-1等星比一颗4等星亮100倍
C.视星等描述的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的亮度
D.绝对星等可以用来描述恒星的发光强度
A.视力正常的人肉眼所能看见的最暗星等为-6等
B.一颗-1等星比一颗4等星亮100倍
C.视星等描述的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的亮度
D.绝对星等可以用来描述恒星的发光强度
A.太阳的绝对星等是4.83,大角星的绝对星等是-0.38,所以大角星发出的光要比太阳发出的光暗很多
B.星等可以分为目视星等和绝对星等
C.在观测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人眼能辨识的星等极限为六等
D.星等数值越低,星星越亮;数值越大,星星越暗
A.分析宇宙射线中正电子的分布特征
B.寻找宇宙中暗物质的存在证据
C.确认正电子在宇宙射线中的比例
D.优化暗物质理论的某个模型
A.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如把天比作蛋壳,把地比作蛋黄,认为存在赤道和黄道两个圆形的轨道
B.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经度与纬度哪个长一些呢?作者认为,这样提问本身就表明在屈原心目中天和地都是圆的
C.璧为圆形,中有圆孔,代表天,琮为方形,中有圆孔,代表地。《周礼》所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可为印证
D.璧为圆形,可以代表天,可是,琮为方形,怎能代表地呢?作者认为琮的方形是特意加上去的,起装饰作用
A.在宇宙中,生命的发展是普遍现象
B.生命是由特定的物理环境造化而成的
C.生命必然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D.天文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生命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A.早在距今近4000年的夏朝仲康时期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B.日食,又作日蚀,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
C.“日食”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当中
D.整个20世纪我国一共发生过7次日全食,分别是在1907年、1936年、1941年、1943年、1968年、1980年和1997年
A . 色相是每种颜色本身所固有的相貌,表示此色与它色之间的区别
B . 亮度是指人们视觉中颜色的明暗程度
C . 饱合度是指颜色的纯净程度
D .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