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有关法律的表述正确的是哪项?
A.在汉语中,法律不仅指成文法,也包括不成文法
B.在西方,无论哪一个民族的语言中的“法”,都有“法”、“权利”两义
C.中国近代以来,国法意义上的“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代替
D.国法中也包括判例法、习惯法

A.在汉语中,法律不仅指成文法,也包括不成文法
B.在西方,无论哪一个民族的语言中的“法”,都有“法”、“权利”两义
C.中国近代以来,国法意义上的“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代替
D.国法中也包括判例法、习惯法
A.外国法内容的查明是指对外国法律的内容加以确定的过程,既包括由内国冲突规范所援引的外国冲突规范的‘内容,也包括准据法的内容
B.目前大多数国家在实践中均由法院依职权来查明外国法的内容
C.根据我国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人民法院负有查明外国法内容的责任
D.在我国,当冲突规范所援引的外国法的内容无法查明时,则类推适用我国的有关法律
下列有关法治、法制问题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法治与专制相对立,法治是众人之治,与民主相联系
B.法制与人治相对立,它蕴涵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
C.唐代的法律集我国封建社会法律之大成,当时的法律制度完备且发达。因此唐代的“贞观之治”可以说是一个法治社会
D.法治思想小国古代早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我同的法家人物就提出厂“任法而治”、“以法治国”的思想
A.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的主体都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
B.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C.国际经济法调整主体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对于自然人身份、婚姻、继承等人身方面的法律关系
D.国际经济法调整主体之间的国际关系,包括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关系
下列有关仲裁程序的说法中,哪项表述符合法律的规定?
A.仲裁过程中,如果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庭审的,可以认定申请人的主张成立,缺席裁决
B.仲裁过程中,对当事人提出的财产保全申请,仲裁委员会审查后直接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由有关法院执行
C.因仲裁员回避而重新选定或者指定仲裁员后,已进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进行,仲裁庭有权决定
D.仲裁过程中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仲裁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制作调解书
A.甲方向乙方交付货物应在A市
B.甲方向乙方交付货物应在B市
C.甲方可随时向乙方交付货物,乙方应立即同意
D.甲方可随时向乙方交付货款,但应给乙方一定的准备时间
A.法律规定制裁表现着法律对秩序价值的追求
B.在现代司法实践中,为了实现实质正义,可以违背程序正义
C.历史上所有的法律均追求平等的价值
D.所有的法学家均坚持这样一种观点:恶法不是法律
法治与法制是两个密切联系又存在区别的概念,关于它们的区别与关系,下列表述哪项是不适当的?()
A.法治表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反对人治,而法制可以存在于人治社会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法制强调法律制度及其实施,而法治要求法律更全面和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
D.法治意味着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
在法定代表人和法人关系的问题上,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法定代表人既是法人的代表人,也是法人机关的一种
B.法定代表人履行职务的行为是法人的行为
C.法定代表人只能是法人单位的行政正职负责人
D.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源于法律和章程。而不是源于法人的授权
下列关于法的渊源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在我国对法的渊源的理解,一般是指法的形式渊源
B.按照法的渊源的分类,董仲舒的儒家经典《春秋.决狱》是正式渊源
C.作为国内法的法律渊源,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有直接作为法律适用的,如引渡方面的条约;也有专门制定法律始能适用的
D.地方政府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A.我国采取合并限制外国法适用的立法模式
B.我国采取直接限制的立法模式,运用起来比较灵活
C.对于确定违反公共秩序的实际标准,我国采取了“结果说”
D.我国公共秩序保留不仅指向外国法律,而且指向国际惯例,这是我国所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