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测法成图的外业主要工作是()和像片调绘。
A.地形测量
B.像片坐标测量
C.地物高度测量
D.像片控制测量
关于像片控制测量说法不正确的是()。
A.像片控制测量的布点方案分为全野外、非野外和特殊情况布点方案
B.非全野外布点方案中,为保证航线网内精度,必须限制每段航线的跨度
C.用图部门对成图精度要求较高,可采用内业加密来满足要求时,可用全野外布点方案
D.由于设备限制,航测内暂时无法进行加密工作时可用全野外布点方案
基于胶片的航测内业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内定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的转换。
A.像片坐标到地面坐标
B.扫描仪坐标到地面坐标
C.像片平面坐标到像空间坐标
D.扫描仪坐标到像片坐标
A.5
B.6
C.8
D.9
18分)
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数字线划图(DLG)。
测区情况:测区总面积约300km2,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29m,最高点高程为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道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2km2的林区。
项目已于6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航摄仪焦距为120mm,摄影比例尺为1:8000。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
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DLG生产使用。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高程注记点采用全野外采集,其他要素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采集,并进行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
问题:
1、计算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
2、简述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时在林区的选点要求。
3、列出DLG生产的作业流程。
4、简述本项目外业补测的工作内容。
15分)
某化工厂全面建设完成后,某测绘单位承担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km2。.
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地形图屠夫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1250px。
在测区首级控制完成后,按三个作业组测图进行了测区划分,作业组按野外全要素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测区接边等工作,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①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②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③输出的地形图;④产品检查报告等内容。
问题
1、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
2、简述测区划分的原则。
3、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
18分)
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3km×4km,测量控制资料齐全,测图按1250px×1250px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队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送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15幅图。
问题:
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