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技能鉴定> 农业系统职称考试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实现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五大重点目标:

A.主要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

B.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C.城乡统筹“五个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D.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建立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轻松一刻:免费趣味测试 更多>
测一测你容易“发疯”吗?
测一测你容易“发疯”吗?
共10题
24269
测一测你的社交障碍是什么?
测一测你的社交障碍是什么?
共5题
829
潜意识测试| 从潜意识来看你在烦什么!
潜意识测试| 从潜意识来看你在烦什么!
共21题
33471
测一测你在他人眼中有多难接近?
测一测你在他人眼中有多难接近?
共5题
24895
更多““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实现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十二五”时期,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要努力完成三大基本任务,概括为“三个确保”:()

A.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B.确保农村民生明显改善

C.确保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D.确保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支撑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主要目标:农村经济总量达到(),实现农村工商企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达到()

A.3600亿元,800亿元,765亿元;

B.3800亿元;900亿元;865亿元

C.4000亿元;1000亿元;965亿元;

D.4200亿元;1100亿元;1065亿元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主要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农村垃圾处理率达到(),生活污水净化率达到(),建成三峡库区生态屏障,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

A.40%、45%、50%、I类;

B.45%、50%、60%、I类

C.45%、50%、60%、Ⅱ类;

D.50%、60%、65%、Ⅱ类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十二五”期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四个“老大难”问题是:农业基础依旧薄弱、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和()

A.农村发展活力不强;

B.资源约束矛盾凸显;

C.农村居民全面快速增收障碍较多;

D.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十二五”期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大难”问题是:()

A.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B.农村发展活力不强

C.金融助农乏力

D.从事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量少质低;

E.国际贸易交易不活跃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主要目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其中,“一圈”达到(),渝东北地区达到(),渝东南地区达到()三峡库区达到()

A.1100万吨、1.2万元、1.5万元、1.1万元、1万元、1.2万元

B.1100万吨、1.5万元、1.2万元、1.1万元、1万元、1.5万元

C.1200万吨、1.2万元、1.5万元、1.1万元、1万元、1.2万元

D.1200万吨、1.5万元、1.2万元、1.1万元、1万元、1.3万元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关于加快“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下列关于加快“十二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

B.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

C.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低产田,大规模建设中高标准的旱涝保收农田

D.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大宗农产品、发展设施农业和建设农业示范区等方面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机制,要压实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第一责任人职责()

A.驻镇工作队

B.乡镇党委书记

C.村党组织书记

D.村“两委”干部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减轻农民负担,就是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如果不注意保护农民利益,随意向农民乱收费、乱罚款和进行各类集资摊派,必将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这句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要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就要增加农民负担

B.发展经济与减轻农民负担两者并不矛盾,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C.不减轻农民负担,将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D.今后,国家将不再从农民手中收钱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根据下列文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甘肃省酒泉市是我国最适宜种植棉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市棉花种
植面积达到66.06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棉花已成为带动酒泉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棉花生产有了较快发展。棉花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0.54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58.74万亩,增长4.57倍,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83年的6.45%上升到2003年的30.8%;棉花总产量(皮棉)由1983年的0.65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6.67万吨,增长9.26倍。通过多次更新更换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双株双层、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棉花单产的提高。1983年棉花平均单产为61.67公斤/亩,1993年为76.62公斤/亩,2003年达到113.55公斤/亩。20世纪80年代初,全市五个农业县(市)有40多个乡(镇)种植棉花。随着种植结构不断调整,棉花生产逐步向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区域集中。2003年,金塔、敦煌、安西三个植棉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之和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种植面积的92.53%和75.02%,总产量分别占全市和全省棉花总产量的91.25%和77.02%。 酒泉市200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1983年约()。

A.少25万亩

B.少45万亩

C.多25万亩

D.多45万亩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