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主张中,其中何项不够准确?
A.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B.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的50%
C.抗震设计时,当抗震墙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D.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中截面形状复杂的内筒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A.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B.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结构的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倾覆力矩的50%
C.抗震设计时,当抗震墙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D.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中截面形状复杂的内筒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A.对竖向荷载沿平面均匀分布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乎面中部
B.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各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乘以大于1.0的增大系数采用
C.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构成的某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采用
A.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8度抗震设计时,其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B.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C.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力是设计的主要因素。随着高度的增加,一般可认为轴力与高度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水平力产生的侧向顶点位移与高度三次方成正比
D.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宜将某一部分构件超强,否则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
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B.对砌体承重结构的房屋,墙体内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
C.对五层以上的房屋,如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宽度不应小于120mm
D.建筑垃圾不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A.框架—核心筒结构必须有核心筒;板柱—剪力墙结构无核心筒
B.框架—核心筒结构有周边框架梁;板柱—剪力墙结构无周边框架梁
C.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与周边框架之间宜采用梁板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楼盖可无内部纵梁和横梁
D.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各层框架柱只需承担相应方向地震剪力的20%;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的各层板柱部分应能承担相应方向地震剪力的20%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A.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测力体系
B.主体结构可采用铰接
C.可采用单跨框架
D.不宜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非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最小截面厚度要求为()。Ⅰ.墙厚tw≥140mm;Ⅱ.墙厚tw=160mm;Ⅲ.墙厚tw不宜小于楼层高度的1/25;Ⅳ.墙厚tw不宜小于楼层高度的1/20。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钢筋的钢号不能符合设计要求时,则:()
A.不允许用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
B.不允许用强度等级高的钢筋代替
C.用强度等级高的但钢号不超过Ⅲ级钢的钢筋代替,钢筋的直径和根数可不变
D.用强度等级高的但钢号不超过Ⅲ级的钢号代替时,应进行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