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只有当需要抗震设防时,高层建筑必须设地下室
B.需要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竖向体型应力求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
C.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横向剪力墙的布置,尽量避免设置在建筑的端部附近及恒载较大的地方
D.高层框架结构体系,当建筑平面为长方形且平面宽度比长度短得多时,主要承重框架采用纵向布置的方案对抗风有利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所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宜避免错层结构
B.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如钢框架?支撑结构
C.多塔结构宜设计成多塔连体结构
D.钢桁架筒结构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
A.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时,应计算扭转的影响
B.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时,对不利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
C.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扭转对结构受力的不利影响
D.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A.30倍
B.20倍
C.10倍
D.5倍
A.不宜大于柱截面任何方向边长的1/4
B.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边长的1/4
C.不宜大于柱截面垂直方向边长的1/4
D.不宜大于柱截面边长的1/4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非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最小截面厚度要求为()。Ⅰ.墙厚tw≥140mm;Ⅱ.墙厚tw=160mm;Ⅲ.墙厚tw不宜小于楼层高度的1/25;Ⅳ.墙厚tw不宜小于楼层高度的1/20。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A.各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
B.6度设防时,Ⅰ~Ⅲ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Ⅳ类场地上的较高建筑及7度至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C.6度不必计算,7度至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D.6度设防时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类和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度至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A.框架节点的设计应考虑“强节点弱构件”原则
B.抗震等级一、二、三、四级,节点核心区均应进行抗震验算,并满足构造措施要求
C.框架节点核心区应加强钢筋的锚固作用
D.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A.框架的后张预应力构件宜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后张预应力筋的锚具不宜设在梁柱节点核心区
B.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中,其梁端预应力配筋强度比,一级不宜大于0.75,二级、三级不宜大于0.55
C.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按非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换算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D.预应力框架柱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
A.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
B.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C.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D.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