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省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山东省聊城市________________。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提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生态市建设主要涉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而生态文明市建设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建设生态市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从传统的征服自然观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转变,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聊城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发展生态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在生态工业方面,按照做大、做强、做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培植一批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生态农业方面,推行蔬菜大棚轮作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服务业方面,以旅游度假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着力抓好水中古城的保护性开放、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和煤炭、化肥、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大型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下大力气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市160多万亩流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崇尚简朴节约,使用绿色产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态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注意突出文化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解决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30.8%,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35%,教育支出增长19.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1.8%。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②将建设生态文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④取得了一定成效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轻松一刻:免费趣味测试 更多>
测一测你在爱情里有多吸引人?
测一测你在爱情里有多吸引人?
共5题
26726
测一测你的“吃货指数”
测一测你的“吃货指数”
共1题
24217
测一测,你是哪种口味人生?
测一测,你是哪种口味人生?
共1题
35875
测一测你的大脑水平有多高?
测一测你的大脑水平有多高?
共5题
17511
更多“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求。

A.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D.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的主要工作是()。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B.建设和鞋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C.办好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10年世博会

D.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E.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好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包括() 。

A.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B.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C.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D.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题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根据中央的精神和要求,山东省聊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市,在理念和内涵上都与过去提出的建设生态市有所不同。生态市建设主要涉及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重点是控制污染、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而生态文明市建设则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近年来建设生态市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通过生态市建设还不能完全解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从传统的征服自然观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转变,实现从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转变。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聊城市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发展生态经济。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服务业。在生态工业方面,按照做大、做强、做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培植一批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生态农业方面,推行蔬菜大棚轮作制,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服务业方面,以旅游度假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着力抓好水中古城的保护性开发、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和煤炭、化肥、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等大型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的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下大力气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全市160多万亩沙荒地得到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28.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1.8%。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崇尚简朴节约、使用绿色产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态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城市建设中注意突出文化个性、提高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认真解决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30.8%,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35%,教育支出增长19.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1.8%。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市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④收到了一定成效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引出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链条理论”认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引出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链条理论”认为,成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的,就像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很坚韧,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只要有一个环节脆弱,链条就会断裂,成功的可能等于零。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材料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摘自十七大报告

材料2、旗帜问题至关紧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史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部题。每当重要历史关头,都有一个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明确旗帜道路的问题。

——摘自新华网(2008年1月28日)

材料3、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旗帜论”,其最大特点和突出贡献,就是在关于我们党的“伟大旗帜,即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的问题上,第一次把新时期近3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全部伟大成果集中起来,把党经历的新考验、获得的新经验、引发的新觉醒集中起来,科学地揭示了党在旗帜问题上承前继往而又赶上时代、与时俱进的深刻联系,进而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

——摘自人民网(2007年10月31日)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成为怎样的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成为怎样的党()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通过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50分)爱尔兰大文学家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

通过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50分)

爱尔兰大文学家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